第28章 山货换生机,慧眼识古瓷(1 / 1)

桃花村后山的晨雾像扯碎的棉絮,挂在松枝上往下淌。

凌玥瑶背着竹篓站在青石崖下,看顾野的砍刀劈开最后一丛荆棘,刀刃擦过带刺的枝条时,溅起的露水打在他军绿色裤腿上,洇出星星点点的湿痕。

“玥瑶姐!这蕨菜刚冒头,嫩得能掐出水!”坡上突然传来二柱子的吆喝,十五岁的半大小子蹲在石缝边,手指麻利地掐断菜梗,竹篓里的荠菜已经堆成小丘。

凌玥瑶抬头望,漫山遍野的马齿苋铺成绿毯,野蘑菇像白胖娃娃从腐叶里钻出来,心里的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——多维度超市的“生机液”要50点贡献值,按山货兑换比例,每斤干货换0.1点,至少得采够500斤。

要是这些高维度产品也能跟奶粉饼干一样直接拿农产品兑换就好了!可惜不能,按照多维度超市的规则,必须积攒贡献值才可兑换。

可就她和顾野、二柱子三人,猴年马月才能凑齐?

正犯愁呢,山脚下突然传来嚷嚷声。

张国军举着大喇叭站在山下喊,红布襟子被风掀起一角:“乡亲们听好喽!凌同志要采山货换国外进口的生机液救玉米地,这事儿是咱全村的事儿!家家户户出个人,多采多得,算双倍工分!”

凌玥瑶看了顾野和二柱子一眼,二柱子含羞地挠了挠头。

“玥瑶姐,是我多嘴告诉大队长的。”

山下,王翠兰把花布衫往腰间一系,抄起镰刀就往山上冲,路过凌玥瑶时拍了拍她肩膀:“玥瑶啊!你可瞧好了,我采的蘑菇保准比谁都肥!”

她前几日蹲在自家枯苗前抹眼泪的模样还在凌玥瑶眼前晃,这会儿倒像只扑棱棱的花蝴蝶,脚步比小伙子还利索。

不一会儿,漫山遍野都是晃动的竹篓。

周婶子弯腰捡地皮菜,蓝头巾滑到后颈也顾不上理;李大爷举着长杆够野核桃,枯枝簌簌往下掉;连平时最惜力的张二嫂都来了,竹篓里的野蒜堆得冒了尖,嘴里还念叨:“我家那半亩玉米可全指望这生机液了。”

凌玥瑶意识里的超市光幕突然亮起来。

她悄悄扫了眼,光幕显示正在帮多维度超市收购山货中,贡献值正以“0.1、0.2”的速度往上蹦。

突然光幕闪现一串红色的字体,并语音播报:贡献值升级,多维度终端启动“微光转化”程序,自动检测到集体正向行为,贡献值将以按1:10进行兑换。

话音未落,光幕上的数字“唰”地跳了——原本1.2的数值,眨眼变成12!

“天啊!”她忍不住低呼,顾野正巧砍断最后一根荆棘,转头时额角的汗顺着下巴滴进领口:“怎么了?”

凌玥瑶心跳漏了一拍,赶紧摇头:“没……没事。”

就是想着照这速度,明天就能凑够生机液的贡献值,还能有盈余。

顾野没多问,从裤兜里摸出块烤红薯塞给她:“先垫垫肚子,你昨儿半夜就没合眼。”

烤红薯的热气透过粗布,暖得她手心发烫。

两天后,玉米地。

凌玥瑶捏着玻璃瓶的手微微发颤。

碧绿色的“生机液”在晨光里泛着荧光,像淬了晨露的翡翠。

王翠兰凑过来,指甲在瓶壁上敲出“叮叮”声:“这玩意儿真能救玉米?看着跟供销社的墨水似的。”

顾野拎着喷雾器走过来,两人配合得默契——他压动活塞时,她正好扶住喷嘴,碧绿色的雾状液体均匀地洒在焦黑的土壤上。

半袋烟的功夫,原本蜷成焦黄小拳头的玉米叶,竟慢慢舒展开,叶尖冒出半寸新绿!

“活了!真活了!”周婶子扑在田埂上,手指颤抖着摸新苗,眼泪砸在湿泥里晕开小圈,“玥瑶,你是咱村的福星啊!”

王翠兰蹲在自家半垄地前,看着蔫巴的苗儿挺直腰杆,突然红了脸,觉得之前不该对凌玥瑶心存嫉妒。

她从兜里掏出个油纸包,硬塞进凌玥瑶手里:“这是我攒的南瓜子,炒香了给妙妙吃。”

说完转身就走,可那红到耳根的脖子,比地里的新苗还扎眼。

凌玥瑶望着她的背影笑,顾野突然递来块手帕:“你手沾了泥。”

指尖相碰的瞬间,两人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。

风里飘着玉米苗的清香,甜得有些发腻。

玉米地的事儿刚落定没两天,每月各大旧物收购站的任务指标就来了,当初可是签了合同的,她辛苦铺的线,可不能黄了。

凌玥瑶就背着竹篓去了隔壁松花村。

她想着总靠超市换旧物不是长久之计,她要扩大找老旧物的范围,这些都是华夏国的文化根基。

刚进村子溜达了一圈,凌玥瑶就见一户农家院围了群人。

为首的老者穿中山装,鬓角白发梳得整齐,正对着个青花盘子出神;身后戴眼镜的年轻人捧着笔记本,笔尖在纸上划得飞快:“这盘子胎质粗糙,釉色发灰,顶多是民国仿品。”

他瞥见前排的凌玥瑶,见她竹篓里也有旧物,嗤笑一声,“大姐,收旧物得懂行,不是啥破瓷烂瓦都值钱。”

凌玥瑶的目光扫过盘子——缠枝莲纹的间隙里,藏着个极小的“宣”字。

她不动声色摸出兜里的旧物检测仪,唐宝宝说检测仪的构造和现代的测温枪类似,方便好用,于是她昨天用多出来的贡献值换了。之前收旧物,她总向唐宝宝借用,如今总算兑换到了。

“老先生,能让我看看盘子吗?”她上前一步。

老者点头,年轻人不情愿地递过盘子,嘴里还嘟囔:“看也白看。”

检测仪扫过盘子的瞬间,绿灯亮起,屏幕跳出一行字:“明宣德民窑青花盘,市场估值5000元。”

老者惊得睁大了眼睛,“这是什么机器,这般神奇?”

“额,是我朋友从国外带的。”凌玥瑶脸不红心跳地糊弄过去。

老者点了点头,盯了机器半天,也没好意思开口借看。

凌玥瑶也只当没看见。

凌玥瑶指尖拂过盘沿的冰裂纹:“您看这缠枝莲用的是‘双勾填色’,线条粗细不一却有风骨;釉面的‘橘皮纹’,是明早期特有的工艺。”

她又指着盘底的款识,“这‘宣’字的点画带弧度,是民窑工匠的习惯写法,比仿品值钱十倍。”

老者眼睛一亮,抚着胡须笑:“小姑娘懂行啊!我是京城来的齐志远,京华大学教授,专门研究古陶瓷。近期带着学生来采风,顺便回收有价值的旧物。”

凌玥瑶眼睛顿时亮了,大学教授啊!

她因为结婚的早,高中毕业后就没再继续读书,如今高考都恢复了,她心思也不是没有动过。

他转向戴眼镜的年轻人,“小吴,学着点——民间藏龙卧虎,别拿书本当圣旨。”

小吴的脸涨得通红:“可书上说宣德瓷的款识要工整……”

“书本是死的,物件是活的。”齐老指着盘子,“这盘的胎土含砂量高,是景德镇麻仓土的特征;青花发色浓艳处有‘铁锈斑’,正是苏麻离青料的标志。小姑娘,你这眼力见,比博物馆的研究员还准。”

凌玥瑶从布包里掏出个笔记本,里面记着半年来收的旧物明细:“我是响应上面‘保护文化遗产’的号召,平时随便学学的,跟老先生比差远了。”

她可不敢提为了增加她旧物方面的知识,唐宝宝在她的光幕终端上传了若干故宫专家讲课录像,那是唐宝宝特意给她开的小灶。

齐老接过笔记本,突然正色:“下个月我带专家团来考察,想找一个当地懂旧物的人当向导,不知道小姑娘愿不愿意帮我这个忙?待遇按考古队标准算,怎么样?”

凌玥瑶愣了愣,点头答应。

她写下大队部的电话,齐老收进兜里时说:“这号码我记着,到时候提前联系。”

日头偏西时,凌玥瑶背着竹篓往家赶。

竹篓里除了在松花村收的旧物,还有齐老送的一本《古陶瓷鉴定入门》。

远远望见外婆家的土坯房,烟筒正冒炊烟,妙妙的笑声从院里飘出来。

可等她推开门,却见妙妙蜷在炕上,小脸红得像熟透的番茄,额头烫得能烙饼。

“白天还活蹦乱跳的,这会子突然烧起来了。”外婆急得直搓手,“村医刚来看过,说……说他也没辙。”

凌玥瑶的心跳陡然加快。

她摸出兜里的检测仪,可这玩意儿只能测旧物,测不了发烧。

妙妙迷迷糊糊地抓她衣襟,小嗓子哑得像破风箱:“妈妈,疼……”

窗外的暮色漫进来,把影子拉得老长。

凌玥瑶攥着妙妙滚烫的手,望着墙上的老挂钟——秒针“滴答滴答”走得飞快,每一声都像敲在她心上。

最新小说: 开局退婚抄家?我靠蜀锦逆袭首富 第一蒙古皇后 豪门狗血?可千亿大佬们争当朕爹 未有暗恋 年代签到成首富,假爹妈肠子悔青 林深见邬 大小姐凶狠?顶级权贵皆是追求者 来自异时空的妳 乡下来的恶毒真千金,创飞全豪门 寿终正寝系统